2025年8月6日,大疆ROMO扫地机正式面世:无人机级避障、25000Pa吸力、柔性双机械臂......技术狂飙,听着就很“能打”;再加上知名科技品牌闯入清洁家电赛道,自是成为一时热议焦点。然而,在已然成熟的扫地机器人市场,存量竞争加剧之下,“参数竞赛”早不稀奇,反倒是因为功能预期落差导致的消费者退货一直居高不下。
图源:大疆官网
深知增长不能单纯依赖技术研发与硬件堆砌的品牌们,早已开始从用户反馈中吸收养分,毕竟用户的真需求才是品牌进阶的关键;越来越多的品牌也正在将产品的技术语言变成用户的生活故事。
为此,我们用数阔大模型和云听AI扒了扒大疆、科沃斯等多个扫地机品牌近一个月内公开渠道的VOC数据,旨在从用户视角抛转,共同探讨在当前技术内卷的3C家电行业,如何借用户反馈来锚定需求落地与增长突破。
图源:大疆扫地机VOC分析及场景洞察报告
本期,我们希望借由重点解读,为3C家电品牌通过深入挖掘场景需求和情绪价值来满足用户需求,提供一点洞察。
用户反馈的土壤里总会开出不同的花。我们针对不同品牌的用户反馈热点、功能卡位、USP以及目标用户画像,综合了大疆的消费群体偏好及购买动机等要素,对大疆ROMO细分市场下的核心人群及其关联场景进行了提取。
图源:大疆扫地机VOC分析及场景洞察报告
大户型业主是“空间管理者+身份派”,既要搞定复杂户型,又要撑住“豪宅标配”的场面。
宠物家庭把毛孩子当家人,最怕毛发缠机和宠物应激,如果能有“毛发压缩”(倒垃圾不飞絮)和“live秒拍”(宠物互动),就更完美了。
忙碌白领主打一个“省时躺平”,要的就是“上班不操心,回家享干净”。
新中产家庭讲究 “责任+健康”,性价比和清洁度两手都要抓。
科技发烧友是“技术玩+ 社交达人”,折腾“黑科技”还能当谈资。更多洞察可见报告章节2:《人群洞察》。
图源:大疆扫地机VOC分析及场景洞察报告
大疆扫地机在技术落地与场景需求的融合上,仍存在可优化的适配空间。其依托无人机技术打造的复杂家具避障、干湿污渍处理能力,已形成差异化特色,但从用户实际反馈来看,3D建模的精细度、复杂污渍的智能识别与清洁强度适配,仍有进一步打磨的空间。
此外,用户需求不仅限于功能满足,情绪价值的结合也需要深化:为客人来访场景开发“快速静音+重点区域优先”功能,为大户型提供专属清洁算法与VIP服务;既解决毛发防缠绕、AI污渍识别等功能痛点,也可以通过场景化设计呼应情绪需求。
营销上可围绕技术演示、生活方式类UGC爆点发力,搭配“豪宅管家”、“毛发克星” 等场景化功能包,让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生活升级。事实上,当我们能持续缩小“技术领先性”与“场景适配度”的差距,就能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真正的竞争壁垒。
产品、服务与体验的重要性因行业和市场而异,而在存量市场中,服务和体验更能体现产品的溢价价值。我们从体验管理三阶段出发,以满足需求作为基础,易用性和愉悦性作为提升的关键方向,提供了执行要点和验证方式作为参考。
图源:大疆扫地机VOC分析及场景洞察报告
从客户旅程关键节点来看,透明机甲外观是用户建立初始信任的重要因子:该设计作为首次接触的核心记忆点,直接影响购买决策,用户评价中“颜值导向用户可直接决策,透明机身设计极具吸引力” 的反馈,也印证了其视觉差异化的价值。保持这一优势将有助于强化“科技美学”的定位,成为与科沃斯、石头等成熟品牌竞争的有效抓手。
技术层面,双目鱼眼+激光雷达避障系统是创造峰值体验的核心功能(正面提及占比达35%),但需要持续的OTA升级来维持住领先性,防止竞品快速模仿。
图源:大疆扫地机VOC分析及场景洞察报告
信息爆炸的时代,经营品牌犹如经营人际关系,通过情感连接打造品牌亲密度,才能让品牌不仅被选择,更能被热爱。我们基于情感标签、场景痛点,对品牌与用户实现深层次情感连接的关键要素进行拆解,并提供建议,希望有助于品牌以更自然的方式增强品牌吸引力并促成转化。
图源:大疆扫地机VOC分析及场景洞察报告
“科技美学+场景化痛点”可以作为大疆ROMO的双情绪支点,把清洁工具升维成科技品味的象征;不同人群情绪需求差异明显,科技党要“征服感”、白领要 “解放感”(高频提及 “解放双手”)、宠物家庭要 “安心感”......从用户旅程看,各阶段的情绪峰值也值得关注,比如“开箱3分钟建120㎡图”(67%说 “惊艳”)、日常解决毛发缠绕的“爽”,连噪音这类负面情绪也有转化空间(别硬扛,搞点比如 “晒静音赢配件”)
图源:大疆扫地机VOC分析及场景洞察报告
报告最后附上了核心人群的沟通策略,希望助力品牌精准踩中情绪点,让用户不光爱用还爱晒。
大疆ROMO的品牌征程才刚刚起步,万千用户声音也印证了:技术与用户需求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,而是相辅相成的伙伴:无人机级避障、透明机甲是大疆的“硬实力”,为满足需求提供底气;而用户口中“别再绕了” 、“越障再高1cm” 的期待,则是指引技术落地的“指南针”,让品牌创新不偏离生活本质。两者殊途同归,最终都将为品牌成长筑牢根基。
当用户的每一句真实反馈,都能反过来让技术更有温度,这便是品牌与用户“同行”,最好的样子。
往期报告:有点洞察 | 耳机用户的多元痛点与创新机会在哪里?
相关文章